??從省農委農機局獲悉,2017年我省嚴格落實國家農機購置補貼制度和規定,加大補貼工作信息公開力度,并結合我省種植結構調整及農業“三減”發展要求,在補貼品目中增加蔬菜播種機械和高效植保機械,確保了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平穩落實。截至2017年11月底,我省已經落實購機補貼3.3億元,共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2.5萬臺套。? ?? 2017年,我省按照“控定額、縮范圍、促敞開”的總體思路,對購機補貼實施方案進行了適當調整和完善。并組織購機補貼產品歸檔工作,科學測算購機補貼機具補貼額,使4555個農機產品通過歸檔被確定為我省購機補貼產品,完成了對26個品目共128個檔次農機具補貼額的測算工作。? ?? 今年,全省各級農機管理部門將跟蹤購機補貼落實情況,繼續補貼符合我省現代農業發展需求的重點品目和薄弱環節的機具,擴大敞開補貼品目,盡早實現有購即補,力爭讓更多購機農戶享受到國家補貼政策。? (信息來源:黑龍江日報)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全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F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如下意見。 一、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持續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黨和國家事業全面開創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撐。5年來,糧食生產能力跨上新臺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出新步伐,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民生全面改善,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村生態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顯著提升,農村社會穩定和諧。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三農”工作積累的豐富經驗,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的現代化。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主要表現在:農產品階段性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農業供給質量亟待提高;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亟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欠賬較多,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比較突出,鄉村發展整體水平亟待提升;國家支農體系相對薄弱,農村金融改革任務繁重,城鄉之間要素合理流動機制亟待健全;農村基層黨建存在薄弱環節,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強化。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有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有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億萬農民的創造精神,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支撐,有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場需求,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立足國情農情,順勢而為,切實增強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舉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 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統籌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二)目標任務。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安排,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是: 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業供給體系質量明顯提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續縮小;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農村對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強;農村生態環境明顯好轉,農業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鄉村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各地區各部門推進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 到2035年,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宜居鄉村基本實現。 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三)基本原則 ——堅持黨管農村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和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健全黨管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和黨內法規,確保黨在農村工作中始終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政治保障。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實現鄉村振興作為全黨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動,做到認識統一、步調一致,在干部配備上優先考慮,在要素配置上優先滿足,在資金投入上優先保障,在公共服務上優先安排,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短板。 ——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斷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鄉村全面振興。準確把握鄉村振興的科學內涵,挖掘鄉村多種功能和價值,統籌謀劃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注重協同性、關聯性,整體部署,協調推進。 ——堅持城鄉融合發展。堅決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落實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 ——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茖W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征,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典型引路。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久久為功,扎實推進。 三、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由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 (一)夯實農業生產能力基礎。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加快劃定和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完善支持政策。大規模推進農村土地整治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強化監督考核和地方政府責任。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提高抗旱防洪除澇能力。實施國家農業節水行動,加快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推進小型農田水利設施達標提質,建設一批重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加快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強面向全行業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深化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改革。加快發展現代農作物、畜禽、水產、林木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推進我國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加強科研機構、設備制造企業聯合攻關,進一步提高大宗農作物機械國產化水平,加快研發經濟作物、養殖業、丘陵山區農林機械,發展高端農機裝備制造。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加快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農業經營者隊伍。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范和遙感技術應用。 (二)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制定和實施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建立健全質量興農評價體系、政策體系、工作體系和考核體系。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實施產業興村強縣行動,推行標準化生產,培育農產品品牌,保護地理標志農產品,打造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新格局。加快發展現代高效林業,實施興林富民行動,推進森林生態標志產品建設工程。加強植物病蟲害、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優化養殖業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綠色生態健康養殖,做大做強民族奶業。統籌海洋漁業資源開發,科學布局近遠海養殖和遠洋漁業,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建立產學研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加強農業綠色生態、提質增效技術研發應用。切實發揮農墾在質量興農中的帶動引領作用。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加強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健全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監管體制,重點提高基層監管能力。 (三)構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大力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通過保底分紅、股份合作、利潤返還等多種形式,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鼓勵企業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支持主產區農產品就地加工轉化增值。重點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加強農產品產后分級、包裝、營銷,建設現代化農產品冷鏈倉儲物流體系,打造農產品銷售公共服務平臺,支持供銷、郵政及各類企業把服務網點延伸到鄉村,健全農產品產銷穩定銜接機制,大力建設具有廣泛性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新型農業產業模式,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加快推進農村流通現代化。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閑觀光園區、森林人家、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特色小鎮。對利用閑置農房發展民宿、養老等項目,研究出臺消防、特種行業經營等領域便利市場準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管理辦法。發展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 (四)構建農業對外開放新格局。優化資源配置,著力節本增效,提高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實施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提升行動,擴大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建立健全我國農業貿易政策體系。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產品貿易關系。積極支持農業走出去,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積極參與全球糧食安全治理和農業貿易規則制定,促進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農業國際貿易秩序。進一步加大農產品反走私綜合治理力度。 (五)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生產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培育各類專業化市場化服務組織,推進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幫助小農戶節本增效。發展多樣化的聯合與合作,提升小農戶組織化程度。注重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開展農超對接、農社對接,幫助小農戶對接市場。扶持小農戶發展生態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定制農業,提高產品檔次和附加值,拓展增收空間。改善小農戶生產設施條件,提升小農戶抗風險能力。研究制定扶持小農生產的政策意見。 四、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發展新格局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良好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推動鄉村自然資本加快增值,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統一。 (一)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分類有序退出超載的邊際產能。擴大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茖W劃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區域,健全水生生態保護修復制度。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開展河湖水系連通和農村河塘清淤整治,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加大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力度。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繼續開展退耕還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把所有天然林都納入保護范圍。擴大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建立成果鞏固長效機制。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實施森林質
農業部辦公廳《2018-2020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
農辦財〔2018〕13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局、委)、農機管理局(辦公室)、財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局、財務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為切實做好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支持引導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根據《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管理辦法》(財農〔2017〕41號)等有關規定,我們制定了《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現予印發,請遵照執行。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2018年2月22日2018—2020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一、總體要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為基本要求,突出重點,全力保障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生產全程機械化的需求,為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支撐;堅持綠色生態導向,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精準高效農業機械化技術,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推動科技創新,加快技術先進農機產品推廣,促進農機工業轉型升級,提升農機作業質量;推動普惠共享,推進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加大對農業機械化薄弱地區支持力度,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切實增強政策獲得感;創新組織管理,著力提升制度化、信息化、便利化水平,嚴懲失信違規行為,嚴防系統性違規風險,確保政策規范廉潔高效實施,不斷提升公眾滿意度和政策實現度。二、補貼范圍和補貼機具中央財政資金全國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以下簡稱“補貼范圍”)為15大類42個小類137個品目(詳見附件1)。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黑龍江省農墾總局、廣東省農墾總局(以下簡稱“各省”),根據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和補貼資金規模,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從上述補貼范圍中選取確定本省補貼機具品目,實行補貼范圍內機具敞開補貼。要優先保證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所需機具和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支持農業綠色發展機具的補貼需要,逐步將區域內保有量明顯過多、技術相對落后、需求量小的機具品目剔除出補貼范圍。補貼機具必須是補貼范圍內的產品,同時還應具備以下資質之一:(1)獲得農業機械試驗鑒定證書(農業機械推廣鑒定證書);(2)獲得農機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3)列入農機自愿性認證采信試點范圍,獲得農機自愿性產品認證證書。補貼機具須在明顯位置固定標有生產企業、產品名稱和型號、出廠編號、生產日期、執行標準等信息的永久性銘牌。此外,各省可選擇不超過3個品目的產品開展農機新產品購置補貼試點(以下簡稱“新產品試點”),重點支持綠色生態導向和丘陵山區特色產業適用機具。農機購置補貼機具資質采信農機產品認證結果和新產品試點具體辦法另行規定。鼓勵有意愿的省份開展擴大補貼機具資質采信試點。補貼范圍應保持總體穩定,必要的調整按年度進行。對經過新產品試點基本成熟、取得資質條件的品目,可依程序按年度納入補貼范圍。地方特色農業發展所需和小區域適用性強的機具,可列入地方各級財政安排資金的補貼范圍,具體補貼機具品目和補貼標準由地方自定。三、補貼對象和補貼標準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以下簡稱“購機者”),其中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在保障農民購機權益的前提下,鼓勵因地制宜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提升農機作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水平。中央財政農機購置補貼實行定額補貼,補貼額由各省農機化主管部門負責確定,其中,通用類機具補貼額不超過農業部發布的最高補貼額。補貼額依據同檔產品上年市場銷售均價測算,原則上測算比例不超過30%。上年市場銷售均價可通過本省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補貼數據測算,也可通過市場調查或委托有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進行測算。對技術含量不高、區域擁有量相對飽和的機具品目,應降低補貼標準。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減少具體產品補貼標準過高的情形,各省也可采取定額與比例相結合等其他方式確定補貼額,具體由各省結合實際自主確定。一般補貼機具單機補貼額原則上不超過5萬元;擠奶機械、烘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2萬元;100馬力以上拖拉機、高性能青飼料收獲機、大型免耕播種機、大型聯合收割機、水稻大型浸種催芽程控設備單機補貼額不超過15萬元;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25萬元;大型甘蔗收獲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40萬元;大型棉花采摘機單機補貼額不超過60萬元。西藏和新疆南疆五地州(含南疆墾區)繼續按照《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在西藏和新疆南疆地區開展差別化農機購置補貼試點的通知》(農辦財〔2017〕19號)執行。在多個省份進行補貼的機具品目,相關省農機化主管部門要加強信息共享,力求分檔和補貼額相對統一穩定。補貼額的調整工作一般按年度進行。鑒于市場價格具有波動性,在政策實施過程中,具體產品或具體檔次的中央財政資金實際補貼比例在30%上下一定范圍內浮動符合政策規定。發現具體產品實際補貼比例明顯偏高時,應及時組織調查,對有違規情節的,按農業部、財政部聯合制定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違規經營行為處理辦法(試行)》以及本省相關規定處理;對無違規情節且已購置的產品,可按原規定履行相關手續,并視情況優化調整該產品補貼額。四、資金分配使用農機購置補貼支出主要用于支持購置先進適用農業機械,以及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等方面。鼓勵各省積極開展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試點,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具。鼓勵相關省份采取融資租賃、貼息貸款等形式,支持購置大型農業機械。各省農機化主管部門要會同財政部門科學測算資金需求,綜合考慮耕地面積、農作物播種面積、主要農產品產量、購機需求、績效管理、違規處理、當年資金使用情況等因素和中央財政預算安排情況,測算安排市、縣級補貼資金規模,對資金結轉量大的地區不安排或少安排資金。財政部門要會同農機化主管部門加強資金監管,定期調度和發布資金使用進度,強化區域內資金余缺動態調劑,避免出現資金大量結轉。上年結轉資金可繼續在下年使用,連續兩年未用完的,按有關規定處理。對省屬管理體制的地方墾區和海拉爾、大興安嶺墾區的補貼資金規模,要結合農墾改革,由省級財政部門與農機化主管部門、農墾主管部門協商確定,統一納入各省補貼資金分配方案。其他市、縣屬地方墾區國有農場的農機購置補貼,按所在市、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規定實施。地方各級財政部門要增加資金投入,保證補貼工作實施必要的組織管理經費。五、操作流程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實行自主購機、定額補貼、先購后補、縣級結算、直補到卡(戶)。(一)發布實施規定。省級及以下農機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按職責分工和有關規定發布本地區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方案、補貼額一覽表等信息。(二)組織機具投檔。自愿參與農機購置補貼的農機生產企業按規定提交有關資料。各省農機化主管部門組織開展形式審核,集中公布投檔產品信息匯總表。各省應在本省補貼實施方案中明確投檔頻次和工作安排,原則上每年投檔次數不少于兩次。(三)自主選機購機。購機者自主選機購機,并對購機行為和購買機具的真實性負責,承擔相應責任義務。鼓勵非現金方式支付購機款,便于購置行為及資金往來全程留痕。購機者對其購置的補貼機具擁有所有權,可自主使用、依法依規處置。(四)補貼資金申請。購機者自主向當地農機化主管部門提出補貼資金申領事項,按規定提交申請資料,其真實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由購機者和補貼機具產銷企業負責,并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實行牌證管理的機具,要先行辦理牌證照。嚴禁以任何方式授予補貼機具產銷企業進入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辦理補貼申請的具體操作權限,嚴禁補貼機具產銷企業代替購機者到主管部門辦理補貼申請手續。各地可結合實際,設置購機者年度內享受補貼資金總額的上限及其申請條件等。鼓勵有條件的省份探索利用農業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息直報系統實行網上補貼申請試點。(五)補貼資金兌付??h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按職責分工、時限要求對補貼相關申請資料進行形式審核,組織核驗重點機具,由財政部門向符合要求的購機者發放補貼資金。對實行牌證管理的補貼機具,可由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在上牌過程中一并核驗;對安裝類、設施類或安全風險較高類補貼機具,可在生產應用一段時期后兌付補貼資金。各省應根據上述規定,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細化和制定具體工作流程。六、工作要求(一)加強領導,密切配合。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密切溝通配合,明確職責分工,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強補貼工作業務培訓,組織開展廉政警示教育,提高補貼工作人員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及時向上級機關報告。省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加強制度建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補貼資金分配調劑、補貼范圍確定、補貼額測算和組織補貼機具投檔、違規行為查處等工作,督促指導各地全面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規定。地市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縣級農機購置補貼工作的指導,重點開展縣級補貼方案審核、補貼資金需求審核、督導檢查、違規查處等工作??h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在本級政府領導下組織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共同做好補貼資金需求摸底、補貼對象確認、補貼機具核實、補貼資金兌付、違規行為處理等工作,重大事項須提交縣級農機購置補貼領導小組集體研究決策。各省農機化主管部門要指導農機鑒定機構以先進、適用、綠色、高效為原則制定公布鑒定產品種類指南,并及時公開鑒定證書、鑒定結果和產品主要技術規格參數信息,為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提供有力保障。(二)規范操作,高效服務。全面運用農機購置補貼輔助管理系統,推廣使用補貼機具網絡投檔軟件,探索補貼機具“一機一碼”識別管理,提高政策實施信息化水平。切實加快補貼申請受理、資格審核、機具核驗、受益公示等工作,鼓勵在購機集中地或當地政務大廳等開展受理申請、核實登記等“一站式”服務。補貼申領有效期原則上當年有效,因當年財政補貼資金規模不夠、辦理手續時間緊張等無法享受補貼的,可在下一個年度優先補貼,以穩定購機者補貼申領預期。完善補貼機具核驗流程,重點加強對大中型機具的核驗和單人多臺套、短期內大批量等異常申請補貼情形的監管,積極探索實行購機真實性承諾、受益信息實時公開和事后抽查核驗相結合的補貼機具監管方式。(三)公開信息,接受監督。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擴大社會公眾知曉度。省級和縣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要全面建立農機購置補貼信息公開專欄,對申請購機補貼者信息進行公示,對實施方案、補貼額一覽表、操作程序、補貼機具信息表、投訴咨詢方式、違規查處結果等重點信息全面公開,實時公布補貼資金申請登記進度和享受補貼購機者信息(格式參見附件2)。(四)加強監管,嚴懲違規。全面建立農機購置補貼工作內部控制規程,規范業務流程,強化監督制約。開展省級農機購置補貼延伸績效管理,強化結果運用,推進績效管理向市縣延伸。充分發揮專家和第三方作用,加強督導評估,強化補貼政策實施全程監管。明確參與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的鑒定機構和認證機構的責任義務,加強管理。加強購機者信息保護,配合相關部門嚴厲打擊竊取、倒賣、泄露補貼信息和電信詐騙等不法行為。全面貫徹落實《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產品違規經營行為處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農辦財〔2017〕26號)精神,加快制定本轄區處理細則,加大違規行為查處力度,進一步推進省際間聯動聯查,嚴處失信違規主體。各省農機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要根據本指導意見,結合實際制定印發本省補貼實施方案(2018—2020年),并抄報農業部、財政部。
祝賀哈爾濱通河縣孝斌精致米有限公司通過CCTV發現之旅《華商論見》欄目組選題終審
CCTV發現之旅《華商論見》欄目攝制組,于2016年1月8日來到黑龍江通河縣孝斌精致米有限公司進行了深入了解以及現場的拍攝取景,并且順利通過央視欄目組終審,即將走進中央電視塔錄制華商論見欄目! 黑龍江通河縣孝斌精致米有限公司從事水稻加工及銷售。公司落座于山水秀美,人杰地靈,政通人和,物埠源豐,是一素有“七山半水一分田,分半沼澤和草原”之稱的魚米之鄉-黑龍江省通河縣,這里土壤肥沃、空氣清新、水資源豐富,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再加工松花江的灌溉,為生產無污染綠色水稻提供了保障,是難得的無污染水源,使得公司大米米粒晶瑩剔透,味香適口,在銷售過程中深受廣大消費者的一致認同與好評。 黑龍江通河縣孝斌精致米有限公司在成立以來,以其優質的產品、良好的優質產品、良好的信譽、周到的服務在大米加工業中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生產之路。公司所有米產品全部采用綠色的優質原米加工,保質保量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的生產能力。 大米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無論是家庭用餐還是去餐館,米飯都是必不可少的。大米中的蛋白質主要是米精蛋白,氨基酸的組成比較安全,人體容易消化吸收,但賴氨酸含量較少。大米中的各種營養含量雖不是很高,但因其用量大,也是具有很高營養功效的,是補充營養的基礎食物。大米是提供B族維生素的主要來源,是預防腳氣病、消除口腔炎癥的重要食療資源。米粥具有補脾、和胃、消肺功效。米湯有益氣、養陰、潤燥的功能,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于消化,并能脂肪的吸收有促進作用。中醫認炎大米性味甘平,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強志、和五臟、通血脈、聰耳明目、止煩、止渴、止瀉的的功效,認為多食能令人“強身好顏色”。 《華商論見》是央視發現之旅頻道推出的首檔論壇式高端訪談節目,內容涵蓋中國企業生產經營及管理的方方面面,突出中央級電視媒體的權威性、引導性和服務性,讓中國企業家在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的建設能力上有所突破、不斷提升。 CCTV發現之旅頻道《華商論見》欄目黑龍江選題中心現面向東北地區征集******企業題材,征集熱線0451-82364009 用影像記錄行進中的中國品牌 敬請關注每周二周五17:30 CCTV發現之旅頻道《華商論見》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必須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開創農業現代化建設新局面??倳浀闹匾?,體現了對世界經濟長周期和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深刻把握,對于我們更好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踐行新發展理念,特別是做好“三農”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出發,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重中之重,堅定不移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村發展、維護農村和諧穩定。省委帶領全省干部群眾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在建設經濟強省、決勝全面小康的征途上,立足四川這個傳統農業大省的基本省情,始終把重農固本視為安民之基,始終把夯實農業基礎作為事關全局的重要工作來抓,我省農業農村發展持續保持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對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維護大局穩定,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農業農村發展已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內在動因和外部環境正發生重大轉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那樣,“農業的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只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科學認識、主動順應新形勢、新變化,我們才能緊緊抓住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機遇,牢牢把握強農興農的主動權。 主動順應新形勢和新要求,就要牢固樹立發展新理念,把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聚焦發力、持續用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推動我省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 “凡事有其要,執其要者事成”。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關鍵要做到明方向、知路徑。當前,要切實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著力提升農業供給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嚴守耕地紅線;著力優化農產品供給結構,堅持市場需求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目標,加強綠色、安全、生態、優質農產品供給,不斷提高農業供給質量。同時,要以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為根本途徑,持續深化農業農村改革,堅持發展適度規模經營與家庭經營相結合,優化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形成農業農村改革綜合效應。 農業穩,天下安。全省各地區各部門務必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上來,統一到省委的決策部署上來,堅持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做好“三農”工作的主線,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統籌謀劃,百倍用心、千倍努力,擦亮四川農業的金字招牌,不斷書寫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奮進樂章。
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2021年全程機械化有關工作促進糧食穩產增產的通知
農辦機〔2021〕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各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做好2021年糧食穩產增產工作的指導意見》(農農發〔2021〕2號,以下稱《指導意見》)的部署要求,抓實抓細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各項工作,有力支撐糧食穩產增產奪豐收,現就做好有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切實增強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緊迫感責任感 當前,我國農業生產進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80%,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在糧食生產中起到的集成技術、節本增效、提質減損、推動規模經營作用越來越突出。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還不平衡不充分,雙季稻栽植、高效植保、糧食產地烘干等環節的機械化和丘陵山區糧食生產機械化等方面尚有不少短板弱項,糧食全程機械化生產體系及管理服務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優化完善。各級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指導意見》部署安排上來,充分認識奪取今年糧食豐收的特殊重要意義,切實增強發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堅持目標導向,落實落細工作措施,集中力量補短板強弱項,推進農機農藝農田協調配合,加快綠色高效農機化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抓好重要農時農機作業服務,精準實施農機化扶持政策,全方位提升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為糧食穩產增產貢獻機械化力量。 二、著力補齊重點區域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短板 圍繞雙季稻區水稻機械化移栽、玉米籽粒機收、冬小麥節水灌溉、夏大豆免耕播種等薄弱環節,強化農機、農藝、品種集成配套,明確補短板技術路線,建立典型示范點,分區域開展技術培訓、組織現場觀摩,搞好專家指導服務,提高關鍵技術到位率和覆蓋率。組織水稻種植機械田間測評活動,開展再生稻、西南丘陵山區玉米、南方大豆等農作物的關鍵機具選型,引導高適應性農機裝備研發應用。組織編制主要作物育種機械化裝備需求目錄,開展育種機械、種子處理加工技術裝備交流示范。繼續深入開展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完善部省聯動、政企(社)聯動機制,以農機作業服務公司、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為主要對象,示范推廣一批新技術新裝備,加快應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構建區域化、標準化的高效機械化生產體系,提升糧食生產效率效益。以糧食作物為重點,做好農業機械化發展指標考核有關工作,引領地方整體提升耕種收與高效植保、秸稈處理、產地烘干機械化水平,以評促建推出一批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三、積極推廣保護性耕作等用地養地結合型機械化技術 深入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計劃,以提質擴面為導向,聚焦秸稈覆蓋免少耕播種關鍵環節,增加配套裝備服務有效供給,強化整體推進縣和高標準應用基地示范引領,優化定型技術模式,狠抓主體培訓,規范技術要求,抓好監督考評,推動東北適宜區域高質量完成6500萬畝以上保護性耕作面積任務,進一步減輕土壤風蝕水蝕和培肥地力、保墑抗旱,持續促進玉米、大豆等作物穩產豐產、節本增效。以北方旱作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為重點,因地制宜組織實施農機深松整地1億畝以上,加強作業質量信息化監測,確保打破犁底層,增加土壤蓄水保墑能力。以南方丘陵山區為重點,推動應用農田宜機化整治技術,增加適宜機械化生產糧食作物的耕地面積。南方水田地區加強履帶式農業機械推廣應用,西北地區積極開展殘膜機械化回收技術示范推廣,助力耕地質量提升。 四、多措并舉推進機械化節糧減損 制修訂糧食作物機收減損技術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適宜收割期及作業速度控制、喂入量調整等作業規范指引。加強作業質量標準宣貫及培訓,組織開展重要農時田間技術指導,增強農機服務主體減損意識和機手規范操作能力。組織好全國農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農機工種競賽參賽工作,推選一批農機作業能手標桿典型,營造比學趕超節糧減損技能的氛圍。開展聯合收割機田間作業測評等活動,研究應用機收損失簡便測定方法,引導農戶選用適宜機械,降低機收損失率和破損率。組織全國水稻聯合收割機質量調查,各地結合實際開展其它收獲機械、插秧機械、播種機、烘干機等在用機械質量調查,督促企業改進產品性能。優先扶持糧食生產機具報廢更新,推動淘汰老舊收獲、插秧、植保、脫粒等機械,加快機具更新換代。推進烘干機(塔)建設指引、農機庫棚建設指引運用,改善農機服務主體抗災減損基礎設施條件。加強農機化防災應急能力建設指導,增加應急搶種搶收裝備儲備和應急服務供給,努力減輕災害損失。 五、精心組織重要農時農機作業服務 緊扣春耕、“三夏”“雙搶”“三秋”糧食生產需要,充分發揮農機搶種搶收主力軍作用。突出搶前抓早,及時組織地方開展機械化生產需求摸底調查和情況會商,加強機手作業技術培訓和機具調試檢修指導,提前做好農機供給、維修服務、優先優惠用油準備。突出精細管理,及早發布對接農機作業服務供需信息,完善機械化生產信息報送制度,強化農機作業進度與農情統計數據銜接會商,針對性做好機具調度,確保不誤農時。突出協調配合,提前發放跨區作業證,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跨區作業氣象預警、作業車輛順暢通行、作業秩序維護及突發事件處置等工作,保障機械化生產活動安全平穩、高質高效進行。積極推廣“互聯網+農機服務”“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為廣大農戶糧食生產提供便捷服務。 六、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等政策支持引導作用 啟動實施2021—2023年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優先保障糧食生產機械購置補貼需求,將水稻、玉米、小麥和大豆等糧食作物生產所需機具全部列入補貼范圍,實行應補盡補;提高重點區域水稻移栽機械、高性能免耕播種機械、玉米籽粒收獲機械等薄弱環節機具補貼額,增加先進適用裝備供給。加大糧食生產機械鑒定力度,實行優先鑒定。積極開展復式、高端、智能糧食生產機械創新產品專項鑒定,盡快將其列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促進機具升級換代。重點將水稻育秧、糧食烘干等成套設施裝備納入農機新產品補貼試點范圍,加快推廣應用步伐。全面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飛機規范應用試點工作。推動擴大農機作業補助范圍,積極支持重點區域水稻機械化移栽、插秧同步側深施肥、玉米籽粒直收及產地烘干、小麥免耕播種等關鍵薄弱環節作業服務,加快綠色高效機械化生產方式應用,促進糧食生產高質量發展。 各地農業機械化主管部門要結合實際制定上述工作任務具體實施方案,推進各項工作要求落實落地、落細落小。組織動員農機試驗鑒定、農機化技術推廣、農機安全監理等機構,充分發揮有關專家組、行業協會、農機生產企業等方面的作用,合力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好全年糧食穩產增產大局。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推廣糧食生產機械化先進適用技術裝備,宣傳全程機械化發展典型經驗做法。注重總結工作進展成效,及時將有關情況報送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 ?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2021年2月24日
? ? ? 習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說:“雖然很多時候我們強調規模經營,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家庭規模的經營相當一段時間內還 ? 會存在。在浙江、福建,很多地都是分散的、零碎的,有的梯田叫斗笠田,一個斗笠就能蓋住。青蛙一跳過三丘,一跳跳過三塊田。所以要因地制宜,根據實際情況做細做精農業?!? 近年來,中國農業取得了矚目的成就,但是也面臨著諸多問題,現這些問題已對中國農業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中國是一個擁有十三億人口農業大國,農業是我們的基礎和根基?!皠辙r重本,國之大綱?!苯鼛啄甑闹醒胍惶栁募家赞r業為重點,可見重農固本對我國未來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但是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時代的變遷,當前農業的產業結構和經營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需要,我們要加快處理農業與現代社會發展之間矛盾。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 因地制宜,從而做大做強起到規模效益。根據各地氣候條件、土質、供給需求種植適合的經濟作物,切記跟風而種。家庭規模經營方式的農業還會存在一段時間,但這并不是阻擋我們轉變經營模式的絆腳石,尤其是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可以進行土地流轉,成立專業合作社或者農業公司,發展大規模集體農業。政府要做好對本地農民政策的宣傳和引導,使其知曉規模發展的農業的優勢和能帶他們的好處。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粗中有細的做好現代農業。 補齊短板,依靠科技武裝現代農業?!翱萍际堑谝簧a力?!睆淖钤嫉娜肆ΩN到今天的全面機械化耕種,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更是提高了農產品的質量,充分的體現了科技對于農業發展的重要性?;ヂ摼W是20世紀末期科技高速發展的產物,在現在到達一個巔峰時代,“互聯網+”成為熱點話題,現代農業要充分利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的跨界融合,創新基于互聯網平臺的現代農業新產品、新模式與新業態。充分的利用互聯網信息共享的優勢,吸取其他地方先進的經驗、模式,結合當地實際轉化為我們自己可用的做法。再者,還可以利用電子商務進農村的機會,拓寬農產品的出售渠道。把當地的有特色農產品放在各大電商平臺上展示或出售,吸引外地的商販,把互聯網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我們只有深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才能優化農業產業生產經營體系,從而進一步釋放農業農村創新活力,妥善解決農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